首页- 思政课实践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成果

辩证法的世间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2017级商英1班杨雅婷(指导老师:陈代东)

辩证法的世间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班级:商英一班       姓名:杨雅婷     学号:  201701110012        指导老师:陈代东    
 
 
 
      我们所说的科学的辩证法就是思辩与实证的结合。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成长路途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程。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辩证法成长的思辩阶段,就是通过辩论的方式寻觅真谛;第二阶段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揭示宇宙世界发展的一般普遍规律;思辩阶段和实证阶段的综合即辩证法成长与发展的阶段,即为第三阶段。如果说科学运用辩证法的第一阶段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则属于本体论的辩证法,那么,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辩证法作为一个系统的概念,可以被细分为其中一种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对称辩证法是辩证发展的最高阶段,指的就是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辩证法的定义是: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头脑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智者派则把这种辩证法当做辩论的艺术技巧运用于强调自己观点的辩论之中。智者派在后期演变成为诡辩论者,他们的辩证法成为摆弄观点、混淆是非、点到真理与谬误的界限的同义语。在黑格尔眼里,辩证法所揭示的对象本身固有的天生的抵牾和作为激发不断发展前进动力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获得其他科学知识的精髓方法,是一盏明灯,是"真正的哲学方法";想要把握哲学真理以及真正获得其他各门科学最本质的知识,只有科学精准掌握辩证法才使它们成为可能。由此不难看出,辩证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像纯净的水和清新的空气一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都会好奇这神圣而又伟大的辩证法从何而来的呢?在公元前六世纪,各位哲学家们对世界本原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由此产生了辩证法。从古至今,辩证法都是人类特有的逻辑思维。当我们牙牙学语之时,辩证法只是在大人讲话与思考之中隐隐约约渗透出来;在我们步入高中开始学习哲学时,这便成为我们要学习背诵并灵活运用的思维方式。巧妙运用辩证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遨游在辩证法的海洋里,才能让我们掌舵人生正确的航向,引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对立统一规律是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的核心精华所在,阐述了辩证法对立面是形而上学发展观,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一部闻名世间的经典精髓总结著作,是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诡辩论中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作品。
       对立统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其中一个科学方法。通过浏览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我对对立统一概念有更进一步的领悟。一枚硬币,有正面和背面,在一个道德评价体系中有对与错,等等,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身边的大多数事物以及现象都是成对出现的。人类因为总结出来了并且观察了大量的生活现象,发现了这种成对出现的规律,这种普遍性意味着对立统一的普遍性的存在,所以才可以上升为哲学的范畴。逻辑词 “否”所发挥的巨大的作用了,因为发明了否,我们便可以将事物的概念取反,假如说我定义了一个概念 “真”,那么通过否的作用,就能形成不真的概念“不真”,或许这个“不真”可以命名为“假”。从某方面讲,“否”这个词的存在,加速了人类在认识方面对于对立统一的体系的建立。在理智认识“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思考真的对立面“否”的含义内涵。
      世间有数不尽的反义词,“冷”与“热”,“白”与“黑”等不尽其数。如果我说一个人的办事效率很“快”,我们该怎么定义这个“快”呢? 我们可以说是相对“慢”而言,这里就用到了与“慢”的比较。当然你也可以说,速度达到了多少之后可以说是快,你可能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这其中比较的存在了,但是我要说的一点是,速度中计量单位的产生也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数字的可比性,决定了它是在比较中,也是为了比较才产生的。举个例子,我们界说了2,那么什么是2,它是具有量的内涵的。他前面有1,后面有3,2这个概念只有放入数字系统之后才有其数字的含义。
      当有了这些比较之后,一些规律在这个概念空间中也就表现了出来。而大自然本身可能是没有这种对立统一的性质的,只不过我们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将其与我们规定的概念空间进行映射之后,在概念上空间中达到了这种对立统一的规律。是我们在归类比较后,将这些概念分来后,形成了概念上的对立。我们将这些概念进行了对立,当然这也反映了大自然的现象,但是大自然也许不认为“高”与“矮”是对立的,这也许只是我们自己的在概念上的规定。有两个概念“快”与“慢”,他们都存在于一个速度系统之中,我们称之为统一的。事实上,世界上的东西似乎都可以看作是大大小小的系统。因为这两个概念都只是速度系统中的一部分。而他们又是相互矛盾的,相互对立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他们出现在现象中时,或者可以说是载体上的时候,他们往往是相互排斥的不能同时存在的。这种在某种具体载体上的独占性决定了他们的矛盾性。
      除此之外,一分为二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这一观点存在于列宁《谈谈辩证法的问题》中。列宁详细具体地阐述客观性指的是什么,普遍性是什么。客观性,字面上看来意味着着实存在着的,就像一栋栋坐落在地平线的高楼大厦,一颗颗悬挂在夜空中的闪闪发光的星星,并不是虚拟的思想精神领域。他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也不是挂在树上的累累硕果,而是蕴藏于事物本身的躯体中,待我们细细挖掘体会。为了深刻阐述它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列宁费尽心思列举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等各方面的例子。然后又接着说也是社会领域的一般规律,“阶级斗争”顺其自然成为别具代表性的例子。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无疑是最贴近于普遍性内涵且最精准概括它的句子。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发展过程必经的矛盾,在解决完旧的矛盾以后,新的矛盾随即而来。每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刻,都有各自各具别样特色的特殊矛盾。矛盾并无善恶之分,单纯得属于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观点和行为。为了更好地描述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起加以说明。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国情相结合起来,走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建设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便是我们经过高度总结概括出来的历史发展经验。”这两条原则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行为意义,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二是必须坚持从我国具体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状况出发。而关键在于二者的“结合”,只有“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来。六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举行革命和扶植的征程中,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就,也产生过令人酸心的失误,诚如小平同志所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不够透彻深入人心的。”乐成和失误教育了我们,懂得了“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当前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我们要学会归纳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认清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放长眼光展望未来。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是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提到的其中一个经典理论。人的认识不是一步登天的历程,而是沿着曲折的轨道一步步前进,随着波浪翻滚往更高更远的地方奔去。每一个真理或者规律的来源,都是曲折的。从实践开始发展到认识,再从认识回到实践中的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得出最后的真理,这是一个让人们铭记于心且永远不会被推翻的真理。认识自己,是人生最基本的必修课,也是最有难度的思维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长期的社会经验,掌握一定的识人技巧,然后深刻认识身边的人。那么认识自己呢?我们该采用怎么样的科学方法真正认识自己。在就业指导课堂中,老师就给我们详细讲述几种认识自己的办法。第一种,成就回顾法。每天晚上临睡前,回顾一下自己过往所取得的成就,从这些成就中找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验总结。第二种,360度评估法。我们要学会通过身边的朋友,老师,家人等人评价自己,从而来实现全面认识自己的目的。不管是哪一种认识,都不是霎时间的,而是经过一定时间,一起经历过得事情来作为评估标准的。我们可以通过成千上万种方法认识自己,进而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在高中时期,我们可能是安静,乖巧,不善言表,内敛的孩子;但到了大学,我们会经过磨炼变得更加积极,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懂得在快乐中学习,不断进取。所以,我们的个性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展现以及变化。